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内容阅读

“形塑——新具象雕塑专题展”展览预告

发布日期:2013/9/29 15:44:21浏览次数:3997

分享到:

展览时间:2013年10月25日-12月29日

主办:21空间美术馆

开幕招待会:2013年10月25日,19:30-20:30

  由东莞21空间美术馆主办的“形塑——新具象雕塑专题展”将于2013年10月25日晚上19:30举行开幕招待会。本次专题展由杨小彦、胡斌策展,共有来自北京、重庆、广州、深圳、香港等多个地区的17名艺术家参加。

  众所周知,自20世纪早期引入西方写实主义雕塑起,中国雕塑逐步建立起西式的具象创作与教育体系,同时结合中国传统雕塑和艺术的特征不断进行某种本土化的整合。然而,时至今日,西式写实主义雕塑在中国学院艺术中仍然占据重要位置;而另一方面,随着国际艺术潮流的变化,中国当代雕塑在材质和表现形式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传统雕塑语言的全面改造,对雕塑界限的不断突破,使得雕塑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拓展。雕塑已经从作为形塑三维空间形象的艺术,延伸到空间结构、现成品实验、乃至社会观念行动等领域,以致于我们对雕塑的界定产生了某些困惑。

  本次展览设想,重新回归雕塑的塑造意义层面,“形塑”首先强调的是对于形体的一种具象把握。实际上,仍有不少雕塑艺术家始终坚持对形体的具象塑造,只不过,因为视觉环境和社会认知的变化,现在的具象雕塑在母题、空间、视角、质感、构形等方面已经演绎出与过去迥然有别、极其多样化的形态。展览力图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具象雕塑在当下中国的新图景。

  再则,从社会文化层面出发,“形塑”表达的是对于社会及内心意念的塑造以及有关这种塑造的反思。从自然物到人类社会,我们的印象和认知都源自于一系列的话语塑造过程,而图像便是这个塑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雕塑家们如何以自己的艺术语言消解那覆盖在我们陈旧认知之上的遮蔽物,形成新的世界观看,这是我们对于“形塑”另一层面的期待。

  有基于此,本次参展艺术家无一例外地采用具象手法来塑造对象,虽然刻画的精微度和风格各异、实施的程序和利用的材料不同。凭借着艺术家各自独特的具象语言,从自然物、日常品的改造到社会景观的观照,从身体内部的剖析到集群像的解构,从传统的挪用到当代观念的拓展等不同思考取向得以清晰呈现,它们将给观者带来异样而深刻的视觉与心理体验,并有效回应我们对于雕塑“形塑”命题的讨论。

戴耘《静物2》,长35cm 宽55cm 高50cm红砖,青砖 水泥,2010

 

梁言康《踏(Step)》,高80cm,铸铜,2006

 

杨光《浴火后必须站立的那片刻》,材质:火、木、电子废弃物,180cmX70cmX230cm,2011